上海有什么塔是比较出名的(上海有什么塔特别高)
宋(公元1260-1264年)年间,改称“福田寺”,故塔又叫“福田寺塔”,又称水塔。石坝河宽广辽阔,塔顶挂灯作为来往船只的灯塔,是中国第二古老的传统灯塔。
1959年3月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9月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初,经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讨论通过,位于青浦区宝塔岭街道的5座中国文物灯塔入选世界百大文物灯塔。
地址:青浦区朱家角镇申泰路2588号
万寿塔
万寿塔,俗称“南门塔”,与原有的木桥相连。现在与岸边相连,是上海最古老的古塔。
万寿塔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它是正方形的,有七层和四个侧面,由砖和木头制成。这座塔与佛教无关。建成后的塔、庙、厅、殿等。建在附近,占地30多亩,被称为万寿楼。院内三厅,气势恢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徐庶(白河江浦人,进士)独资建塔。四十三年(1778),塔遭雷击,损毁严重。1959年被列为全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塔基的河边建造了一个石头护岸,并建造了四个周建龙背花窗围栏。1993年,对该塔进行了修复和加固。
地址:青浦区北店浦河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东南。
徐汇区(1号楼)
龙华大厦
据传说,龙华塔是三国吴栋(222-265)孙权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而建造的,所以也被称为报恩塔。给“龙华”。北宋毁于唐末的战争,于977年由、、易重建。塔高40.40米,砖木结构,七层八面。每层的飞檐都很高,风铃挂在墙角。体态雄伟,造型优美精致。“秋河塔影”已成为龙华八景之一,是游客的好去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古代建筑师鉴定,龙华塔于第二年在宋太宗兴国重修,塔身砖体为北宋原物。1984年5月,宝塔再次修复。塔檐上发现宋式檐拱,塔脚砖拱上刻有宋式花纹和宋式瓦,证明古代人造塔在塔基下使用垫木、木桩和石块,克服了地下松散土壤不均匀造成的下陷,从而使龙华塔自宋代以来屹立千余年。
2006年5月25日,龙华塔作为宋代古建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
嘉定领地(3号楼)
南翔寺砖塔
南翔寺双塔又称五代双塔,位于嘉定区南翔镇香花桥北。它们有“双塔和晴天云”的风景名,是上海的文物保护单位。双子塔的确切建筑年代不得而知,但根据它们的形状和结构可以确定,它们建于五代至北宋时期(907-960)。五代扩建了寺庙,民国重建了学校。抗战时被毁,只剩双塔孤军奋战。
塔高11米,7层8面,仿木结构楼阁式宝塔。每层的屋檐和平座都是砖砌的,每层都有神龛。还有的是仿木的,屋檐下有斗拱。每层四面都有锅门,另外四面隐藏着直窗,每层的方向都是倒易的。塔刹高耸,古朴精致,八根铁浪、风缆与塔顶檐的八个角相连。超过2英尺高,周珂3拥抱,并有一个八角形的白色大理石平台在塔的基础。
南翔寺双塔历经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历代从未加固或维修。他们以古朴典雅的塔姿巍然屹立在南翔镇上。南翔寺双塔曾是“南翔八景”之一,名为“双塔与夏青”。从1985年开始进行改造,拆除了双塔周围杂乱的房屋,并于1987年完工,使双塔重现辉煌。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解放街
法华塔
嘉定法华塔又名金沙塔。法华塔建于南宋禧年(1205 ~ 1207)。当时,它还被称为“李安琪城”。十年后,嘉定设县。这座塔是县城建筑的中心,因为它是城市的最高点,在东西南北四条街的中心。塔建成后,于大元元年(1308年)重修。历经数次盛废,“金沙夕阳红”是当时嘉定的文化景点之一。底楼南门额上有明末书法家、嘉定四君子之一娄俭题写的“法华塔”二字。新中国成立后,嘉定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嘉定区政府决定联合对倾斜严重(中心位移120厘米)的法华塔进行紧急修复,并于1996年底竣工。
地址:嘉定区嘉定南街与仲夏堂街交叉口东南
金山领地(1栋)
华严塔
华严塔是一座宋寅寺庙宝塔,位于上海金山林挺镇。寺庙建于1352年,塔建于1380-1384年。
据塔碑记载,“为方形砖木结构,高150尺,周长35尺。塔内有台阶登高,檐出,檐啄高,翼帮停驻,钟声叮当,悠扬耐人寻味,离地两层,拜周亭,顶上供奉千佛,底上供奉释迦牟尼、多宝佛像,边上守护神灵。结构与一般浮图不同,百里罕见,一时成为名胜。”
新中国成立之初,塔顶是倾斜的。1961年遭雷击,屋檐不时掉落。1963年,市、县文物管理单位对古塔进行了整修,扶正了塔中心的巨型南,清除了周围的碎砖烂木,并设置了避雷针。1969年翻修,四周有围墙,列为市级文物。如今,塔旁仍有钟鼓楼和庙堂,华严塔桥一步一步,桥门上的字清晰可辨。
地址:金山区华严路
松江方塔(兴盛角寺塔)
松江历史悠久,人文丰富,是上海历史文化的根。方塔园是松江古城的一个园林,以观赏历史文物为主。“方塔”,建于北宋熙宁和元佑(公元1068-1094年),距今约900年。元末战乱中,中兴圣教寺道路被毁,只剩下一座城楼和一座钟楼。塔身细长,9层,高42.5米。它是仿唐代砖塔的方形,所以俗称方塔。南宋及元明时期,该塔多次修缮,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原7、8、9层被破坏重建,更换了塔芯柱和塔闸。
近百年来,解放前塔身砖体出现裂缝,塔内木结构全部被毁。1974年至1977年,松江文物部门试图保留宋代的原始构件,并更换其他部位被腐蚀的构件。其中斗拱保存了62%的宋代原物,也有一些检票口上的月亮梁和屋檐上的罗汉;廖房檐方等。也是宋代的原始物品。再现了宋代方塔古朴、美观、精致的造型。松江方塔美观精致,在我国南方古建筑中不多见,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塔之一。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35号
圆形塔
袁颖塔,又名崇恩塔,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修,明郑桐九年(1444年)移至佛寺后。塔为砖木结构,八角形,七层,高46.50米,为上海古塔之冠。原为亭式,每层有腰檐、平座、栏杆。塔内楼梯为石阶,藏于砖体内,每层四面设门,相互转换。底层加游廊,砖体每边3.05米,层层收缩。
1993年10月,改造工程开工。一是拆除受损宝塔,花瓶内发现金银佛像、玉雕人物等文物50余件。1994年1月,在宝塔下的砖砌“天宫”中发现了金银铜佛像、玉壁、玉环等。地宫中出土了500多件文物。这座塔的重建和搬迁日期一直是个疑问。地宫内发现两块石碑,其中一块建于洪武二十一年三月(1388年2月)。另一块搬到正殿九年后叫正统。“天宫”中的石碑上有正统十三年(1488年)的佛像。这座塔重建后,恢复了宋塔原有的建筑风格。1982年,袁颖铁塔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松江区岳阳街中山中路666号sairinji。
里特
松江里塔会镇(今石湖荡镇)的里塔,又称礼塔,无建塔日期。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一僧人创立成安,后在都宗咸春年间(1265 ~ 1274年)改成安为延寿寺,故李塔又称延寿寺塔。
现存的塔基本上是宋代建筑。利塔为砖木结构七级方塔,高约33米。塔内原有的木梯可以爬上楼梯。每层楼门外的墙上嵌有200尊形状各异的佛教雕塑。李楼为砖木结构,平面为方形,共七层。它像一个亭子,类似于宋初建造的松江兴盛角寺塔,砖体。砖缝用黄泥白灰砌成,每层有楠木过梁,门上有木梁,有塔芯。第六层用三根木梁承重,每层四面都有门,可以到达外面的平座。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利塔街130号(近延寿寺)
修道者塔
修道者塔位于佘山镇西佘山东坡。建于978年,北宋第三年,当聪道住在赵普教育学院,它也被称为“月影塔”。这座塔有七层八面,高约29米。它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亭子式建筑。塔的柱基上覆盖着青石和莲花。每层楼的四面都设置了锅门。这座塔外形修长而美丽。后塔檐、平座、回廊等。已经被摧毁,塔闸也已经歪斜。1997年,松江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重建,并于1998年竣工。1961年1月22日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7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松江区佘山
明珠塔
明珠塔位于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位于天马山中峰右侧,砖木结构,七层八角形,残高19米。建塔时,据《清嘉庆松江府志》寺观七十五卷记载,园之角寺有注:“寺后护珠塔,横云里人徐文泉,建于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塔因已经被忽视了很多年,已经被严重破坏了。
由于1982年的勘探,这座塔向东南倾斜了6° 52′52″。由于该塔倾斜严重,故俗称斜塔。据专家研究,铁塔倾斜的原因与铁塔基础软硬土质不均有关。1982年,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组织成立了“天马山宋珍珠塔研究修复组”。1983年开始建造和维修,1987年完工。1980年被列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来乐东路78号
青浦领地(3号楼)
青龙塔
青龙塔位于白河(老青浦镇)青龙村,是唐代宝德建筑群的一部分。宝德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宋代更名为龙符寺。青龙塔建于唐长卿年间(821-824),又名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是上海最古老的古塔。唐宋时期的青龙镇是上海最大的贸易口岸,青龙塔是镇上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当时上海商贸的繁荣。
寺塔在宋、元、明、清时期多次修缮。清朝康熙帝巡江南时,还赐名“积云寺塔”。青龙塔年久失修,楼梯全毁,没有腰檐。现在只剩下塔身了。塔为砖木结构,砖体,平面八角形,直径6.6米。它有四个门,是逐层转换的。共七层,原高41.5米,残高29.9米。每层设腰檐,砌砖拱,加高平座木栏杆,内墙呈方形,逐级缩进,旋转45°。1992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邀请专家对斜塔进行了纠偏加固。1962年青龙塔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
毛塔
唐高宗干甫年间(公元874-879年),如海和尚在巴河口的周晓岛上修建了一座平台和一座宝塔寺,被封为“赵城寺”。结构简单,手法工整,有唐代风格。塔建成后成为当时巴河来往船只的航标,也是揽胜在湖中的所在。只有塔顶的花瓶被偷了,每层的屋檐都碎了,但唐朝的建筑韵味依然存在。
松江境内(5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