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江湖2.5攻略 这就是江湖游戏攻略mud
0
2025-04-23
今天给各位分享邬达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邬达克大道在哪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点击上方蓝字 | 欢迎关注
让您不错过每一次的精彩分享!
*** 别墅
在上海的老城区打开手机地图,
你能看到满屏幕的“故居”和“旧址”,
那是老上海荣耀的一种遥远的呈现方式。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缩影。
历经岁月磨砺,阅尽人间繁华,
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一路走来的点滴记忆。
这些沧桑厚重的老房子述说着峥嵘岁月,也见证着温情往事。
一砖一瓦,都是凝固了的历史。
岁月流转,时光却仿佛在建筑中停留。
如果要用一类建筑来代表上海,那一定是“老洋房”,中西结合老洋房,是大魔都海纳百川的气度,是上海气质和文化的映照,同时也是城市中价值连城的“瑰宝”。
*** 别墅
*** 别墅,1936年建成,在上海市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传说这所房子的设计是依照当年花园主人 *** 最宠爱的小女儿一个梦境设计的,当初小女儿梦到自己拥有了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于是 *** 请来了设计师,在陕西南路30号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历时9年造成。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破产的比利时人老费穆尔卖掉自己心爱的洋房,万分失意地离开了上海,机缘巧合的是,六十多年后,他的孙子费穆尔被派到上海工作。费穆尔很想找到并买下祖辈当年的旧居,这时他遇到了亨利,一位专门在上海从事洋房经纪的美国人。
老洋房蕴含的价值绝非一砖一瓦所能砌成。两位老外在新上海"炒洋房"的故事,对广州这样老洋房资源丰富的城市也很有借鉴意义。把老洋房变成"宝"。在上海的西南角,徐汇区和卢湾区的交界处,几条幽静的马路边上一幢幢房子红瓦粉墙,尖尖的屋顶,椭圆形的钢窗;透过花园的栅栏,你可以看到大片浓绿的植物,几棵参天大树从栅栏顶上探出头来。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户映出温婉的灯火,隐隐约约飘出轻曼的钢琴声。这就是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征的花园洋房。上海的"洋房生活"不但是上海市民的梦想,它也是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们的梦想。
老洋房仅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却构建了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海派韵味和气质。他们见证了上海历史上最动荡那些岁月,也包容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居住、生活文化,每一幢建筑,都承载着上个世纪上海滩最传奇的故事。
梧桐浓荫里的小巷里,你不经意地踩响路边的落叶,耳边传来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内,幽静的花园与婆娑摇曳的法国梧桐交相辉映,若隐若现……这就是上海深刻在骨子里的万般风韵!
汪公馆
相较四合院建筑规制明确、一草一木都有法可依不同,上海老洋房在建筑形态上来说,那叫一个千变万化、不拘一格!英式、美式、法式、西班牙、意大利……
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特色和东方韵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怀旧又摩登的海派风情建筑,美到随随便便往那一放就是一道道风景线。
荣宅内部
老洋房除了建筑外观别具一格之外,更独到的地方是,将西方时髦的生活方式融进了洋房里面。
多到无法想象的功能间,纵向分布在几层不规则的空间内,再划一个大大的花园,就足足让人心心念念了几十年。
荣宅内部
谁能想像,那些老洋房在几十年、乃至百年前,就已经按上了电梯,装上了玻璃推拉门,设计了露天泳池、日光室、保险库、花鸟房、舞厅、弹子房、酒吧间……每一处细节都美得让人心醉……
当帝都四合院的居民还在遛鸟、听大戏的时候,生活在魔都洋房里的时髦精们,已经喝起红酒咖啡,听着交响乐跳起交谊舞了。
仅从洋房这一个特性,就能体现出这座城市“时髦、包容”的气质由来已久。
百代小红楼
虽然全市现存老洋房有4000-5000幢,看着比四合院多一些,但其实90%以上归国家所有,而国有花园住宅2004年起就只租不售了,大部分都和四合院一样作为办公或者餐厅酒店。
丁香花园
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此园副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其中1号楼即为李鸿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楼,二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的别墅建筑。
严家花园露台
这栋洋房在2009年被盛大网络首席执行官陈天桥以2.8亿购得,并且花大力气重新修缮改造,价格近几年从5亿到6亿到8亿再到10亿,几乎是一年涨一亿的架势。
新华路151弄1号
而上海老洋房的交易曾在2016年达到巅峰,仅6-8三个月内成交高达50多幢,其中
所有成交的老洋房中,最耀眼的要数邬达克在上海的处女作:巨鹿路886号。
巨鹿路886号内部
四面凌空,坐北朝南带花园。南面设大花院,北面有小院。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红瓦坡顶,有车库。院内有百年香樟,香溢晴空。
新华路200号花园住宅(陈果夫旧居)
该建筑建于1948年。建筑绿色琉璃瓦重檐屋面,四只戗角翘起,装有八只风铃。建筑完全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建筑艺术手法。
新华路315号花园住宅(盛重颐宅邸)
这是一幢典型的英式乔治王风格的洋房,占地2422平方米,建筑面积1725平方米,花园2000平方米,砖木结构。横梁所用木料全部从国外进口,且特意选用带节疤的木料,保留原始斧凿痕迹。
建于1931年的刘氏花园住宅,也是出自著名建筑师邬达克之手,整栋建筑仿照欧洲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异域风情。
宅主刘吉生是旧上海著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的胞弟,以刘鸿生为首的刘氏企业集团和荣氏棉纺集团、郭氏永安集团、简氏南洋烟草集团,被称为旧时中国工商界的“四大天王”。
据说,这栋房子,是刘吉生送给妻子40岁的生日礼物,在设计刘家花园的过程中,邬达克被刘吉生夫妇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觉得一个中国式的爱情故事与希腊神话中的最美妙动听的普绪赫故事一样迷人,因而决定自己出资,特地在意大利制作普绪赫雕像给刘家。
建筑完成后,刘夫人将此住宅命名为爱神花园,以纪念他们夫妻相濡以沫的爱情。
在所有的艺术中,建筑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艺术,也是人们最熟悉的艺术。人们可以不看绘画作品,不听音乐,不读诗歌,但不可能不接触、不使用、不观看建筑,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需要人们去体验,去使用,去理解,去维护。无论是在历史上,或是在今天,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建筑艺术都以不同程度、多种方式融合了园林、绘画、雕塑、电影、电视、音乐、文学和工艺美术等各种艺术。
爱庐
位于上海东平路九号,坊间传说“爱庐”是宋子文赠与宋美龄的“陪嫁”,深得蒋深得蒋宋喜爱。 沧海桑田,如今这里已是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九号教学楼”。缓坡的法国孟莎屋顶带老虎窗,造型优雅稳定,美灵中正。密密的爬山虎直攀到阳台门洞上挂落下来,像是回忆演出。漫步屋前的花园,可以发现当年男女主人的浪漫巧思。眼见绿草、雪松、石径、亭台,错落有致,镌刻有蒋介石手迹“爱庐”两字的假山石,就掩映在园林造景之中。
在爱庐前,有一弯曲多折的水塘,夏季大概荷叶田田,写着“爱庐”的太湖石,竖在水边的假山之上,凉亭之下,曲桥之侧。那个清瘦光头的元首,那个雍容华贵的贵妇,徜徉在水榭亭台、鸟语花香,你情我侬。这是经典的贵族情爱场景,值得所有人祝福、羡慕和嫉妒的神仙眷侣。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建筑之所以留存下来,因为它是艺术,也因为它超越实用本身。
家宅安顿着记忆,庇佑着梦想,也展现着信仰。 这些老房子或许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但却构成了这个城市的血肉。
百年 历史 看上海
历史 建筑是城市文化“活的记忆”,
要读懂上海
就不能错过那些老建筑
尤其是那些已是耄耋之年的老房子
还能免费对公众开放实属难得
一起来看看吧!
外滩源壹号
楼龄: 147 (建于 187 2)
外滩源壹号,原为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现存的主楼完建于 187 2年(同治十一年)。立面呈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并带有外廊式建筑特征。是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随外滩建筑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17年4月1日起,外滩源壹号由上海半岛酒店经营管理。
地址:中山东一路33号
参观攻略
楼龄:90(建于1929年左右)
地址:南京东路20号
参观攻略
中国银行大楼
楼龄:82(建于1937年左右)
中国银行大厦是外滩(中山东一路段)众多建筑中,唯一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原定建造34层楼,使之成为上海第一高楼,遭到隔壁的沙逊大厦业主的反对。官司从南京一直打到伦敦,最终中国银行放弃原来计划,新建大楼比沙逊大厦金字塔顶矮了60公分。大厦分东西两幢大楼,大楼采用中国民族风格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及窗格等处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
地址:中山东一路23号
参观攻略
浦东发展银行大楼
楼龄:96(建于1923年)
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属新希腊建筑,原是美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大楼八角形门厅的顶部,离地面20多米高处,有8幅由几 十万 块仅几平方厘米的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总面积近200㎡。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并配有神话人物形象。
地址:中山东一路10-12号
参观攻略
上海电信博物馆
楼龄:98(建于1921年)
上海电信博物馆是192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建造的电报大厦,展馆面积约2500㎡,有电报通信、市内 *** 通信、长途 *** 通信、无线通信、综合荟萃和临时展区等六大展区,在这里,从最早的莫尔斯电报机、中国的第一条海缆水线、最早的114查号台,到各类无线电台、各种 *** 设备乃至老式公用 *** 亭等应有尽有。
地址:延安东路34号
参观攻略
上海跑马总会大楼
楼龄:86
南京西路325号看上去是一个普通的门牌号码,两栋西式的建筑,地标式的钟楼,伫立八十五载,记载着城市变迁。1926年设计,1933年建成,这栋英式建筑整整耗资200万两白银,相当于4亿元人民币。这座建筑历经上海跑马总会大楼、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市 历史 博物馆(上海革命 历史 博物馆),上海文化DNA深藏在这幢海派建筑里。
地址:南京西路325号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 :021-23299999
息焉堂
楼龄:89(建于1932年)
长宁区哈密路与可乐路的交界处,有一座隐秘于树木中的教堂。每当夕阳西下时,总透着淡淡的孤单。它是邬达克设计的第一个教堂,也是上海第一个专属于教会领军人物的墓地教堂——息焉堂。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地方,教堂的建筑面积只有239㎡。这座小巧的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透露着浓浓的东欧风情,绝美颜值绝不在大名鼎鼎的沐恩堂之下。
地址:可乐路1号
开放时间:周六8:00-14:3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预约 *** :021-62309 166
邬达克纪念馆
楼龄:89(建于1930建成)
邬达克,这个来自匈牙利的建筑大师,为上海留下了近百幢建筑,保留了上海城市面貌最重要记忆。邬达克纪念馆曾是邬达克的自住宅。这栋建筑屋有着本白的墙面、褐色的石瓦、黑褐色的外露木构架以及红褐色砖墙。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高耸的砖砌烟囱,对称的山墙造,都透露着浓浓的英国乡村风情。
地址:番禺路129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五13:30-16:00
周六-周日9:30-12:00;13:3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预约 *** :021-62309 166
圣约翰大学旧址
楼龄:最高 140 年
位于苏州河畔的华政长宁校区,是一个 历史 与现实交融的地方。它的前身是被誉为“东方哈佛”、“东方剑桥”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始创于 187 9年,至今已经有 140 年 历史 。校园不算大,但别具一格。风格鲜明的西式校舍建筑夹杂着些许中国传统建筑,古朴而典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1952年,圣约翰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拆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圣约翰大学原校址则分给了华东政法学院,部分建筑在学校开放期间,可免费入内参观。
地址:万航渡路 157 5号
开放时间:学校开放期间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
楼龄:90年以上
这是一栋 136 ㎡的假三层新式里弄洋房,硬朗砖石,铜铁栅栏门廊,开敞式前庭,灰白墙面、西洋装饰等有着浓浓的上海风情。这里,曾是中央机关刊物《布尔斯维克》编辑部所在(1927-1928年),现在是“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旧址内共设4个陈列室,陈列介绍编辑部情况、编委会成员生平及长宁区革命史料史迹等。
地址:愚园路 137 6弄34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周日馆休)9:00-11:00;13: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预约 *** :021-6251 141 5
岳阳名医门诊部
楼龄:83(建于1936年)
青海路44号,现在的岳阳 *** 门诊部,曾经是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八亲们族之一,房地产大亨周湘云的豪宅,周湘云是在抗战时期拥有八千万资产的“巨富”,住房的讲究程度比起现在的豪宅来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整栋大楼总共52个房间,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功能:现在别墅必备的酒吧和电梯;当时还很稀罕的抽水马桶和抽水痰盂;现在都没普及的自动卷帘门以及门房与主楼间的对讲器!这幢地道的西洋风格的大楼,造价达到了40万法币。
地址:静安区青海路44号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参观方式:对外开放,可进入参观
*** 二大、平民女校旧址
楼龄:104(1915年建成)
上海市中心最大的生态型绿地——延中绿地中,静静静静地矗立着两栋已有百年 历史 的旧式石库门里弄楼房。这里是 *** 二大会址和平民女校旧址,中国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于此,中国第一所培养女干部的学校也诞生于此。修葺一新的建筑,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时的建筑风貌。纪念馆展区面积约1 170 ㎡,由序厅、 *** “二大”展厅、 *** 历程厅、 *** “二大”会议旧址、平民女校旧址展厅等展区组成。
地址:成都北路7弄42-44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 :021-63590984
四行仓库旧址
楼龄:88(建于1931年)
四行仓库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由旧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在淞沪会战期间,这里曾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上海目前仅存的战争遗址。如今这里是四行仓库纪念馆,仓库西山墙上的累累弹痕以及枪炮打穿的孔洞,都恢复了原貌,而且增加了很多珍贵 历史 资料,内部有很多战争场景真实再现,十分震撼!。
地址:光复路1号(近晋元路)
开放时间:星期二—星期六9: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团队需要预约
*** :021-63808222
刘长胜旧居
楼龄:100年左右
愚园路81号“刘长胜故居”,也是 *** 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1946-1949年,时任 *** 中央上海局副 书记 的刘长胜扮作“荣泰烟号”的小老板,住在这栋洋房的二楼。以商人的身份秘密从事地下工作,洋房当时就是 *** 中央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之一。2001年,静安规划开发九百城市 广场 ,当时已经有着80多岁的刘长胜故居也被保护性平移了100多米。2004年,刘长胜故居作为 *** 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正式对 社会 开放。
地址:愚园路81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周一闭馆)
上午9:00-11:00;下午13: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讲解员需提前预约)
*** :021-62 155 939
*** 故居
楼龄:104(约1915年建成)
这是一幢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弄口竖立着“甲秀里”字样的牌坊,弄内青砖铺垫地面, *** 诗词碑刻镶嵌在青砖墙上。这片石库门建筑大约1915年之前建成,距今也已超过百年。 *** 一生中50多次到上海,先后3次居住在静安,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威海路583弄7号)是 *** 在上海住得最长的房子,在近一年里, *** 、杨开慧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这在主席往后几年的经历中再也难有了。
地址:茂名北路120弄7号
开放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3: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
*** :021-62723656
蔡元培故居
楼龄: 166 以上(建于清道光年间)
蔡元培故居是一幢独立式花园洋房, *** 的卵石墙面,山墙一段露出深色的木构架,红瓦屋顶,在葱郁树木的衬托下亲切而高雅。这里是蔡先生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故居。漫步在保持原样的故居间,观赏精心设计的先生生平陈列,听听伟人的故事,足以感悟到“应使翰墨常留香”的含意。
地址:华山路303弄16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周一闭馆)
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3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团体需预约)
*** :021-62484996
徐家汇天主堂
楼龄:109(1910年建成)
徐家汇天主教堂原名圣依纳爵主教堂,1910年建成,可同时容纳3000多人,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由于教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整个教堂外观是欧洲中世纪哥特样式,清一色红砖,花岗石镶边,屋顶铺设石墨瓦,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尖顶钟楼。堂内有金山石雕凿的 64 根植柱,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屋顶置有大小不等铜皮圆穹,精美异常。
地点:徐汇区蒲西路 158 号
门票:请至蒲西路 166 号-1游客中心领取免费门票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点到16点,周日,14点到16点
提示:在尊重宗教礼仪的前提下,可以拍照,尽量不要使用闪光灯
*** :021- 64 690930
巴金故居
楼龄:96(1923年建成)
武康路113号是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1955年-2005年巴金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这是一栋欧洲独立式花园住宅,庭院里种满了白玉兰。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目前巴金故居免费对外开放,故居内保留了部分巴金生前的日常起居用品。
地址:武康路113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10:00-16:3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 :021-33685656
南洋公学老建筑(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楼龄:123(1896年建)
上交大徐汇校区最早可追溯到1896年由清 *** 创立的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如今交大徐汇校区南洋公学旧址包括了一号门房、中院、老图书馆、 体育 馆、总办公厅、工程馆等13个 历史 建筑。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原址始创于1896年,是一个二层的西式建筑,早期作为学生宿舍。现在是中国航运史馆和董浩云陈列室。新石器时期以来的舟船及航运 历史 以及“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董浩云的传奇一生,都能在这里看到。
地址:华山路1954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
参观方式:免费开放
*** :021-62932363
徐家汇观象台
楼龄: 147
徐家汇天文台最早建于 187 2年,是中国沿海第一座天文台,地址在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墓附近,后来于1901年又辟地建起了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新天文台,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徐家汇天文台。徐家汇天文台曾被国际天文学界视为当时远东最重要的天文台,有着“远东第一气象台”之称。19世纪末,这里是东亚报告航海船舶气象的中心,还被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写进小说。
地址:蒲西路 166 号
开放时间:周六 10:00-14:00
参观方式:免费
联系 *** :021-54259260
徐家汇藏书楼
楼龄:172(建于 184 7年)
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藏书楼仅开放一层,可观看画展;二层长期以来不对外开放,读者需凭读者证才能进入。现存徐家汇藏书楼为南北交错的两幢建筑:北楼(大书房)建于1897年,立面设多个欧式壁柱尖券洋松百叶窗框,两层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内涵。南楼神甫楼建于 186 7年,几经改建,于1931年固定为四层坡顶,外廊式建筑。
地址:漕溪北路80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0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门厅和一楼展厅
*** :021- 64 874095*208
徐光启墓(纪念馆)
楼龄:385(建于1634年)
徐光启墓位于南丹路上的光启公园内。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据说原墓地占地有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到19世纪末已大多损坏,墓地只剩下1.2万㎡。光启公园内的这栋老房子叫做“南 春华 堂”,已经有500多年的 历史 (约建于 150 5- 152 1年之间),但这栋房子原本坐落在梅陇路,出于保护 历史 文化建筑的目的移到了光启公园内,和徐光启墓“作伴”。南 春华 堂可谓明代建筑典范,厅堂以明式家具布置,按照徐光启旧居摆设陈列,窗棂均为明式简洁的方格木窗,古意盎然。纪念馆有四大陈列,分别是:徐光启平生、《农政全书》与《几何原本》、《崇祯历书》与《徐氏庖言》以及徐光启与上海。
地址:南丹路17号
开放时间:9:00-16:30 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参观条件:免费参观,讲解员需提前预约
*** :021- 64 689252;54249688
黄道婆墓(纪念馆)
楼龄:657( 136 2年重建)
上海黄道婆墓最早建于元代( 133 6年),后来因战乱被毁, 136 2年重建,之后修葺多次,1957年上海市人民 *** 重新修建并立了石碑,现在看到的黄道婆墓是 198 4年再次重修后的样子。整个墓地占地1 亩,内有黄道婆纪念馆,主展厅展示了黄道婆的生平事迹以及她对中国纺织事业作出的 历史 功绩,其他两个展厅分别展示不同时期的纺织工具和棉纺织品,其中不少还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珍品。
地址:徐梅路700号
开放时间:每天9: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 :021- 64 963328
周公馆
楼龄:83年以上
地址:思南路 73 号、71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09:00-16:3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团队可预约讲解员)
*** :021- 64 73 0420
*** 一大会址纪念馆
楼龄:99
1921年7月,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内, 中国 *** 在此诞生。这栋建于1920年的老建筑,就是中国 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这是一栋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 *** 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现在是 *** 一大纪念馆,从2008年起就开始免费对外开放。
地址:兴业路76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
参观方式:至自动取票机免费领取参观券
*** :021-53832 171 -111
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楼龄:103
斑驳的红灰两色裸砖墙,二上二下房屋结构,这是一幢典型的老式石库门建筑。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是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建筑1916年左右建成,至今已有100个年头。1920年,陈独秀等8人在这里成立了上海 社会 主义青年团。为了掩护这个组织,他们还创办了“外国语学社”,专门教学俄语,为党内成员日后留学苏联打下了语言基础。2001年,渔阳里整修扩建成立旧址纪念馆。2019年5月整修后的纪念馆重新开放。
地址:淮海中路567弄1-6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1:00;13: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
*** :021-53823370
吴昌硕纪念馆
楼龄:102
位于金茂大厦北侧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吴昌硕纪念馆,原宅主是靠运输和经商发家的绅商陈桂春。建于1917年,建筑面积2765㎡,曾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私家住宅之一,现在修缮一新后对外开放。这是一座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中西庭院式民居住宅,楼上房间、卧室、书房、休息室采用中国传统式装修;而楼下餐厅、茶室、卫生间等装修、设备都是西式的。厅堂的画栋雕梁十分精致,享有“浦东雕花楼”的美誉。
地址:陆家嘴东路15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30--16:3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 :021-58786863
高桥仰贤堂
楼龄:86
20世纪30年代初,高桥商人沈晋福在界浜(高桥港)边建造了中西合璧的“仰贤堂”, 中式格局的房屋用的是西洋骨架。宅子从正面看是一厅两厢房的中式宅院,从背面观望,宽敞层叠的阳台具有西式别墅的风格。这栋1000㎡的宅子,是镇上第一家建有地下室的住宅,用材非常讲究。据说沈晋福万事追求牢固,由于过分追求高标准,使得自己精力憔悴,还没等建筑竣工就卧病身亡了。仰贤堂现在作为高桥 历史 文化陈列馆对外免费开放。
地址:高桥镇义王路1号
开放时间 :每天9: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 :021-50416882
张闻天故居
楼龄:127
著名革命家张闻天可以说是老浦东影响力最大的几个名人之一,他的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座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民宅,488㎡有13间房。有正屋有厢房,屋脊上还有古代官吏形象的雕刻,显示房屋主人曾有较高的地位。故居院外有菜园、绿树、翠竹、沟河、竹篱笆,一派田园风光,现是浦东难得的一个人文景观,也是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故居西面新建了张闻天生平陈列室,占地3500㎡,陈列展示了老革命家坎坷跌宕、波澜壮阔的一生。
地址:川沙新镇闻居路50号
开放时间:9: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 :021-68960317;021-68961 73 8
沪江大学 历史 建筑群
楼龄:80年以上
军工路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沪江大学,大学曾建校舍、教职工住宅和辅助用房近60幢(所)。虽然很多已经陆续拆除,但仍保留了35幢沪江大学时期主要建筑,是上海保存较为完好的教会学校建筑群。这些建筑多为清水红砖砌筑,两坡红瓦屋面,风格统一,或处于绿树浓荫之中,或与现代建筑相晖映,是上海理工大学一道靓丽的景观。其中尤其以思晏堂、思孟堂、思雷堂、女生三堂、湛恩纪念图书馆、思魏堂等最为出名。
地址:军工路516号
开放时间:学校开放期间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图文综合自@绝对海派@黄浦最上海及各区官微
具体开放情况以现场公布为准
上海62家工业 旅游 景点全指南
12条骑行路线带你阅读上海文化和风景
特别
达克先生住在上海。邬达克在上海生活工作了近30年,1947年作别上海时,他54岁。可以说,当年达克先生生命的一大半留在了上海。无法言说的奇缘,让邬达克来到上海,适逢上海近代建筑繁荣崛起的时代,上海成就了这位应时而生的设计奇才。作为执业设计师,他设计风格的多元性,体现了他对当时国际建筑设计发展潮流的关注与实践,并以丰硕的建筑设计成果,给上海留下了一张又一张的建筑文化名片。
《邬达克》([意]卢卡·彭切里尼/[匈]尤利娅·切伊迪)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 *** 阅读
链接:
提取码:cwjs
书名:《邬达克》
作者:[意]卢卡·彭切里尼/[匈]尤利娅·切伊迪
译者:华霞虹/乔争月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0-26
页数:264
内容简介:本书是在意大利学者卢卡•彭切里尼的博士研究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兼具传记和建筑研究双重性质,以年代为经、建筑活动为纬,勾勒出了邬达克动荡漂泊的一生,以及在建筑专业领域的兢兢业业与出色表现。该书堪称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邬达克的最新、最深入和翔实的一部著作。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卢卡·彭切里尼(1974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是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建筑历史博士。现居意大利米兰,执教于米兰理工大学建筑系,同时担任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硕士项目负责人。他的博士论文是对拉斯洛·邬达克的生平和作品所作的首次全方位的学术研究。
尤利娅·切伊迪(1964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史博士,曾在布达佩斯罗兰大学获得历史、艺术史和英语硕士。现在匈牙利国家文化遗产办公室(今福斯特中心)担任研究员,研究历史建筑。她是邬达克家族的一位亲属,也是布达佩斯邬达克文化基金会的成员之一。
译者简介:
华霞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国内最主要的邬达克建筑研究者,《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的中文作者。
乔争月,《上海日报》社专栏作家,《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的英文作者。
在上海,武康大楼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I.S.SNormandyApartments)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过这里,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等。
武康大楼,占地1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275平方米。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八层,总高30余米,外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由于所处的 地理位置有限,大楼底层采用骑楼样式,将店面橱窗向内收缩,留出人行道空间。另外,一二层外立面采用水泥仿石墙墙面,使之成为大楼基座的样式。自三层起至 第七层,外立面改用黄褐色砖块贴面。最顶楼的第八层继续使用水泥仿石质墙面,因此大楼呈现三个不同区段。在第三层和第八层,设计者采用外围连续长阳台作为 三阶段腰线,同时强化其层次感。在大楼的北向,为解决房间采光问题,设计者特地在朝北处,向内留出两个大型天井。
此景点周边还有一些地方也不错,比如:
景点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与武康大楼距离0.07km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位于宋庆龄的故乡——上海,繁华淮海路上闹中取静的一处,主体建筑由宋庆龄文物馆、车库、主楼构成。其中主楼是宋庆龄生前居住的地方,坐落在院子中央,前后都是花园草坪,四周围绕着 30 多株百年香樟,宋庆龄对樟树情有独钟,苏教版第八册语文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对此的描写。这幢乳白色建筑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9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将近15年之久,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大量文物。
走进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尊白色的宋庆龄雕像,雕像后是宋庆龄文物馆,藏有宋庆龄文物1万5千余件,包括照片、来往书信、宋庆龄的大学毕业证书、藏书、生活工作用品、国务活动礼品、宋庆龄亲属物品以及历经磨难由宋庆龄精心保存下来的孙中山印章等。
文物馆边上是车库,停放着两辆汽车,一辆是从北京调来上海供宋庆龄使用的“红旗”牌轿车,一辆是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轿车。
南侧的主楼陈设保持着宋庆龄生前原样。底层是过厅、客厅、餐厅和藏书室,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的嫁妆,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
故居每逢整点有免费的志愿者讲解服务,具体讲解时间会贴在景区门口的公告上。景区内不提供餐饮服务,不过景区外上海繁华的马路之一——淮海路上吃饭的地方就很多了。景区门口有购物点——游客中心,主要 *** 围绕宋庆龄的丈夫孙中山“博爱”的理念制造的纪念品。
武康路
武康路与武康大楼距离0.28km
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武康路南北连接了繁忙的淮海中路和幽静的华山路,是一条有37处历史建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其中有14处优秀历史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名人路”。
漫步在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路上,两旁的古树郁郁葱葱,不时可以看到散落路边的欧式建筑。武康大楼是武康路的标志性建筑,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大楼通体的红色砖墙、转角挑阳台、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等,颇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韵味。武康大楼造型犹如一艘等待起航的巨轮,所以也不难理解它的旧称“诺曼底公寓”的由来了。吴茵、郑君里、赵丹等电影艺术家曾居住在此,孔祥熙的女儿孔二 *** 现在是这里最大的业主。
一幢接一幢的名人故居是武康路一大特点。113号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故居,宁静温馨的旧居是巴金在上海最后也是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393号英国乡村式花园洋房是革命先驱黄兴的故居,孙中山曾多次借宿这里商议要事;武康路与湖南路口的湖南别墅先为周佛海私宅,解放后陈毅、 *** 等在这里暂住过;40弄1号是唐绍仪旧居,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复古大气......
除了名人故居,这里还有其他特色老洋房。390号的上汽公司办公楼,红顶白壁的地中海风格小房子与其他老洋房格调不同;99号是正广和老屋,这幢独立洋房尖顶耸立,在白色高墙和绿枝的掩映下显得高贵而神秘,电影《色戒》在此取景。
若想细细品味武康路的前世今生可能需要花一天时间,这里也有不少咖啡店和餐厅可以休息。位于376号的武康庭外围是三座老洋房,花团锦簇中有一家叫Coffee Tree的餐厅人气很旺,点一份蔬菜Panini配上一杯香浓的咖啡,很是满足。378号的Farine咖啡馆弥漫着淳朴的法国乡村味道,这里的羊角被誉为“上海更好度吃的可颂”。
狮语画廊
狮语画廊与武康大楼距离0.28km
上海阳城的飘窗建筑设计师是邬达克。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邬达克是30年代上海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1893至1958,匈牙利人。他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上海大部分著名的建筑都是出自他的手,奠定了上海这座城市基本的建筑格局。包括阳城的飘窗设计。
邬达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邬达克大道在哪里、邬达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