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江湖2.5攻略 这就是江湖游戏攻略mud
0
2025-04-23
今天给各位分享骑马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骑马歌 韩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以下是我整理的国学大师辜鸿铭介绍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大师辜鸿铭介绍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 属马 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 文化 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国学大师辜鸿铭人物生平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 记忆力 。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他在德国人举办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所作的即席演讲,博得一片喝彩。他还会用拉丁文作诗。民初上海愚园路廊壁上镶嵌的拉丁文的诗,系辜鸿铭手笔。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一书中曾提及辜鸿铭。14年的 留学 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
1881年,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 *** 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3年,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 文章 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 教育 。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1891年,俄皇储来华,赠其镂皇冠金表。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鸿铭鼎力谋划并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教习,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晤访。
1901年,清廷曾以“游学专门”名誉赐他为“文科进士”。
1905年,辜鸿铭任上海黄浦浚治局督办。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
1906年,与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书信往来。
1908年,宣统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
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0年,他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监督。
1911年,辛亥革命后,辜辞去公职。
1913年,和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1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用人主张,创中国大学昙花一现的鼎盛时代。辜鸿铭被邀请教授英国文学。
1920年,英国作家毛姆来访。
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访。
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辜鸿铭也紧随辞职。不久,经人推荐到一家日人办的英文报馆当总编。
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由台湾远亲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辜鸿铭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同年,见溥仪。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 *** ”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国学大师辜鸿铭主要成就
个人著述
辜鸿铭的仕途生涯不足一谈,他一生 事迹 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于沟通中西文化并诉诸于翻译事业。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孔孟哲学,精神道义,他勤于写作。辜氏一生著述颇丰,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写成,其目的即在于使西方人了解,并通过了解进而尊重中国文化。
英文专著
1.Paper *** romaViceroy'sYamen:AChinesePleafortheCauseofGoodGovernmentandTrueCivilization.封面上有赵凤昌亲笔手书的中文书名《尊王篇》。该书于1901年在上海出版,乃是辜鸿铭自和义和团运动以来,陆陆续续发表于《日本邮报》等报刊上的系列英文政论文章结集而成的合集。该书出版后,欧洲人争相购买传阅,当时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清史稿》本传中说:“辜氏以英文撰《尊王篇》,申大义,列强知中华以礼教立国,终不可侮,和议乃就。”
2.ETnunc,reges,intelligite!TheMoralCauseoftheRussia-JapaneseWar(《当今,皇上们,请深思!日俄战道德原因》),它从1904年12月10日起在《日本邮报》上连续发表,1906年结集于上海刊行。主要讨论日俄战争在道义方面的根源,兼及中西文明问题,并批评俄日双方的政策。
3.TheStoryofaChineseOxfordMovement(《中国牛津运动 故事 》),是辜鸿铭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首次在上海出版。书中他将张之洞比作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CardinatNewman),把张之洞领导的维护中国纲常名教的清流运动和纽曼在英格兰教会攻击自由主义的牛津运动作了对比研究,指出张之洞的清流运动和纽曼的牛津运动都是反对和攻击同一个敌人——现代欧洲高度物质文明的破坏力量。
4.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 传统文化 的代表作。该书1915年在北京首次出版,并很快由德国学者奥斯卡·A·H·施密茨(Oscar.A.H.Schmitz)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书中力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国文明的价值,鼓吹中国文化救西论。全书分为绪言、导论、正文和附录四个部分。
此外,辜鸿铭还常在英文报刊上发表文章,《字林西报》(又名《华北日报》,NorthChinaDailyNews)、《日本邮报》(JapanWeeklyMail)、《北京日报》(BeijingDailyNews)、《密勒氏远东评论》(Millard'sReviewoftheFarEast)、《华北正报》(NorthChinaStandard)、《泰晤士报》(TheTimes)等英文报刊都是他批判西方,阐扬“周孔之道”的阵地。
辜鸿铭的文章发表之后,西方人既惊讶又非常佩服,德国人和日本人尤其如此,为了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这位东方圣哲的思想和学说,他们把辜鸿铭的文章分别译成德文和日文。1920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版了由奈尔逊教授翻译的辜鸿铭论文集VoxClamantis(《呐喊》,又名《哀诉之音》)。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Wilhelm)则编译了辜鸿铭文集《中国对于欧洲思想之反抗:批判论文集》,该书主体为《中国牛津运动》。辜鸿铭在日本讲演的论文由日本大东文化协会集结成《辜鸿铭讲演集》于1925年在日本刊行。1941年日本人萨摩雄次在日本编译出版了《辜鸿铭论集》,主要篇目是从《辜鸿铭讲演集》和《中国人的精神》中选译出来的。作为翻译家,辜鸿铭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中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另一方面是将外国诗歌等翻译成中文,主要有威廉·柯伯的《痴汉骑马歌》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成为近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
中国四书五经的翻译最早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和汉学家把《诗经》、《易经》、《论语》、《老子》等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移译成多种文字传到 *** ,有拉丁文、英文、意大利文、法文等译本。要把中国古代经籍译成西方文字,就得同时精通对译的两种语言,能够透彻理会两国文化,并非一般人所能担任。而这些传教士和汉学家大多数只是粗通汉语,因此翻译出来的作品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的甚至是积字成句、积字成篇,根本无法从整体上体现中国文化的精奥之处。
到了近代,翻译孔孟著作最出名的要属理雅各(JamesLegge)。理雅各是个有名的汉学家,汉语造诣很高。在王韬的协助下,他把中国“十三经”中的十部经书译成英文,统称为《中国经典》(TheChineseClassics),在西方享有很高的声誉,至今被许多西方人视为标准译本。但由于英汉两国语言、文化、 思维方式 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理雅各的翻译虽较之以前的译著相对准确,仍不免有误解曲解、死译硬译、断章取义的现象。
辜鸿铭早在1884年发表的《中国学》一文中就指出: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的工作不过是应时之需,虽然数量惊人,但并不都令人满意。辜鸿铭认为正是这些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为了消除这些偏见,他决定自己翻译儒家经典。1898年辜鸿铭在上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译著《论语》(TheDiscoursesandSayingsofConfucius:ANewSpecialTranslation,IllustratedwithQuotation *** romGoetheandOtherWriters),1906年又推出了第二本译著《中庸》(TheUniversalOrderorConductofLife),后来他又翻译了《大学》(HigherEducation),但是没有正式出版发行。他在《论语》译序中声称:我们只想在此表达一个愿望,希望那些有教养有思想的英国人在耐心读过我们的译作之后,能够 反思 一下他们对中国人已有的成见,并能因此修正谬见,改变他们对于中英两国人民与人民、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态度。
辜鸿铭翻译儒经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意译法,即采用“动态对等”的 方法 ,使译文在表达思想方面起到与原文相同的作用,而不是原文与译文之间字栉句比的机械性转换。在《论语》译序中,他就明确指出他的翻译目的是“让普通英语读者能看懂这本给了中国人智力和道德风貌的中文小册子”,因此他努力“使孔子及其弟子的谈话方式,就像有教养的英国人在表达与这些中国俊杰同样的思想时一样。”在《中庸》译序中,他进一步阐明他的翻译观点:“彻底掌握其中之意义,不仅译出原作的文字,还要再现原作的风格。”辜鸿铭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确实努力实践着这一翻译宗旨。
辜鸿铭再现原作风格的努力还体现在以诗译诗,即把《论语》、《中庸》等 *** 现的诗歌片段同样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辜氏精通中英文,所以译得颇为成功。
辜鸿铭翻译儒家书籍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引用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这在儒经翻译史上还是第一次。辜鸿铭在《论语》译序中解释了其用意:“为了让读者彻底理解书中思想的含义,我们引用了欧洲一些非常著名作家的话,作为注释。通过唤起业已熟悉的思路,这些注释或许可以吸引那些了解这些作家的读者。”近代中国于西方的文化交流虽然是双向的,但“西学东渐”的势力始终要比“东学西渐”强大得多,且西方人在对东学进行选择时总是带着殖民者高高在上的蔑视态度,因此,与东方文化的隔膜甚深。在这种情况下,辜氏的儒经注释法对于帮助西方读者理解中国文化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除了引用欧洲名家作注之外,辜氏还在注释中将书 *** 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如将颜回比作圣·约翰,子路比作圣·彼得,尧比作亚伯拉罕等。对于夏朝这样一个时间概念,辜鸿铭作了这样的比拟:夏朝之于孔子时代的人就如希腊历史之于现代欧洲人。这样的比较未必恰当,但却有助于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
辜鸿铭所译的《论语》、《中庸》等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儒经西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由于思想和时代的局限性,他的译作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
辜鸿铭译经最大的缺点在于过分意译。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随意增添许多原文没有的内容。对于辜鸿铭英译儒经,曾存在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一种是赞美推崇,一种是否定批评。持前一种观点的以林语堂为代表。林语堂在《从异教徒到__徒》一书中这样评价道:“他(辜鸿铭)了不起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不只是忠实的翻译,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古代经典的光透过一种深的了然的哲学的注入。他事实上扮演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他的《孔子的言论》,饰以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有关儒家书籍的翻译,得力于他对原作的深切了解。”持否定态度的则以王国维为代表。王国维曾认真研读过辜氏翻译的《中庸》,并著书《汤生英译〈中庸〉后》一文指陈其中大小弊病若干条,认为辜鸿铭的翻译尝试乃一大失败。
不管人们对辜鸿铭译经活动的评价如何,但他对中华文化的阐释宣扬功不可没。他所译的《论语》,流传甚广;所译的《中庸》曾被收入在《东方智慧丛书》中。辜鸿铭也因此在西方声名大噪。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贯中西
辜鸿铭学贯中西。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春秋大义》,不但要售票,而且票价要高于“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梅兰芳的戏票价格为一元二角,而辜鸿铭的讲演票则开价两元,却还很叫座。足见他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辜鸿铭的学问是先西后中、由西而中,辜鸿铭的装束也是先西后中、由西而中。回国之后,乃至当幕僚期间都是西装革履,后来便是长袍马褂,头顶瓜皮小帽,足蹬双梁布鞋,脑后拖着一条黄毛小辫,而且进入民国之后,他也衣冠不异昔时。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描写辜鸿铭“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成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亲们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吧。尤其妙的是那包车的车夫,不知是从哪里乡下去特地找了来的,或者是徐州辫子兵的余留亦未可知,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同课堂上的主人正好是一对,他在红楼的大门外坐在车兜上等着,也不失车夫队中一个特殊的人物。”
辜鸿铭推崇儒家学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能言善辩,处处体现着他的机智与幽默。“他在北大教的是拉丁文等功课,不能发挥他的正统思想,他就随时随地要找机会发泄”。有一次,他在椿树胡同的家中宴请 *** 友人,局促而简陋的小院已够寒酸,照明用的还是煤油灯,昏暗而又烟气呛鼻,而且,这帮 *** 友人也不清楚“晋安寄庐”的真实含义。于是,就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知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工夫。”辜鸿铭的一番高论,还真把他的 *** 友人给唬住了。
推崇国学
精通西学的辜鸿铭,在潜心精研国学后,有了一个比较,就此产生了一个持守终生的定见。他以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 *** 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 *** 的重任。他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学》,几乎就是一篇国学宣言。此后他所著述的《中国札记》、《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等,所翻译的“四书”中的三书《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传统典籍,卖力向世界传播儒家学说,鼓吹东方文化,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应该说在此之前,还没谁更系统、完整、准确地向域外有意识地传输国学典籍。
春秋大义
辜鸿铭精通英、德、法等近十国文字,尤其擅长英文写作,被孙中山、林语堂推为中国第一。
1915年,辜鸿铭在北京出版了《中国人的精神》(SpiritofChinesePeople)一书,汉语题名“春秋大义”。不久即被译成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一时轰动东西洋,在德国甚至掀起了持续十几年的“辜鸿铭热”。《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最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品,全书系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论文结集而成。面对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和对中国文化的歧视,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deep,broadandsimple)”,此外还有“灵敏(delicacy)”。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gentle,温文尔雅),“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种心灵的生活”,因此,“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对于抽象的、刻板的科学技术当然是没有兴趣的。辜鸿铭以此回应和解释西方人关于中国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套话:“中国人缺乏精确性”。他形象地说:“中国的毛笔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精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在辜鸿铭看来,不屑于精确的中国人,其“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这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永葆青春的秘密”。他引用“更具中国味道的英国诗人华滋华斯”的长诗《丁登寺》,展现出中国人心灵与理智完美结合而产生的那种“安详恬静、如沐天恩的心境”。正是这种心灵状态和精神境界,赋予了中国人那种“难以言状的温良”。
“真正的中国人”的温良,在“真正的中国妇女”或“理想妇女”身上得到了尤为充分、完满的体现。中国男人的“温文尔雅”,在中国妇女那儿变成了“神圣的、奇特的温柔”。辜鸿铭承认,在 其它 国家和民族的理想妇女身上也存在着这种温柔,比如__的圣母马利亚,但是与中国的观音菩萨相比,中国的理想女性要在“轻松快活而又殷勤有礼”方面更胜一筹。他认为《诗经》中的《关雎》一诗描绘出了中国理想女性的三个本质特征,即“悠闲恬静之爱,羞涩或腼腆以及‘debonair’一词所表达的那种无法言状的优雅和妩媚,最后是纯洁或贞洁”。谈及中国女性,中国人纳妾的问题自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辜鸿铭将这种现象的“合理存在”归因于中国妇女的“无我教”,或曰“淑女或贤妻之道”:“正是中国妇女的那种无私无我,使得纳妾在中国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这显然是一种狡辩,不过这种狡辩也从另一个角度强化了中国妇女幽美而贤淑的理想形象。
中国男人和女人为什么会具有上述精神特征?辜鸿铭认为,这是中国的“良民宗教”长期教化的结果。所谓“良民宗教”,即指孔孟之道,其“精华”是义与礼,“特别是礼,更为中国文明的精髓”。辜鸿铭比较了中国与欧洲宗教教义之不同:“欧洲宗教要人们‘做一个好人’,中国的宗教则要人们‘做一个识礼的好人’;__叫人‘爱人’,孔子则叫人‘爱之以礼’。”他自然而然地联系到当时欧洲陷于“一战”炮火的残酷现实,指出这场战争的道德根源正在于不讲礼义而崇信强权。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义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以制止这场世界大战,“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并为战后文明的重建提供一把“钥匙”。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拯救西方文明,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所标举的“春秋大义”之所在。
历史的发展证明,辜鸿铭的“春秋大义”并没有产生“乱臣贼子惧”的实际效果,他对中国“良民宗教”的普世功用显然是过于自信了。不过,在“一战”前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由于人们身受战争苦难,对于自身文明的价值普遍感到失望乃至绝望,而对和平安宁的东方产生了某种朦胧的欣羡,辜鸿铭其人其书就成了他们心目中“希望的使者”。不仅大学里有人组织“辜鸿铭研究会”,成立“辜鸿铭俱乐部”,他的名字还广泛流传于普通民众之口。在这股“辜鸿铭热”的推动下,欧洲人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了解有所加深,辜鸿铭笔下遵奉良民宗教、社会有条不紊的中国与温文尔雅的中国男人、幽美贤淑的中国女人的形象也广为人们所熟知,乃至成为身陷战乱之中的欧洲人心向往之的一个乌托邦。真实与否姑且不论,辜鸿铭所阐发的“中国人的精神”和他以中救西的“春秋大义”,在中国人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历程中,无疑写下了独特而醒目的一笔。
看了“国学大师辜鸿铭介绍”的人还看了:
1. 国学大师辜鸿铭个人介绍
2. 历史名人辜鸿铭简介
3. 国学大师朱自清个人资料
4. 高一语文必修4单元测试题
5. 辜鸿铭琐事阅读
本名:朴载相[PARK JAE SANG]
出生日期:1977年12月31日
江南style(20张)
家庭情况:姐姐 foodstylelist朴在恩,爸爸 企业家朴元浩 06年结婚 已有两个双胞胎女儿
爱好:跳舞、旅行 、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喜欢喝烧酒
擅长:克拉立涅特、打鼓 、跳舞
所属公司:YG(2010年8月签入)
同公司艺人:Bigbang 、2NE1、gummy(蜘蛛)、SE7EN、刘仁娜等
外号:鸟叔(由于成名曲为《鸟》)
“鸟叔”Psy原名朴载相
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音乐系。
圈中好友:孙浩英、成时京、郑俊浩、RAIN、金泰宇、李在勋、金长勋李珉宇等等。[18]
韩国歌曲《江南Style》[19]走红全球,为演唱这首歌的PSY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据韩国媒体统计,《江南Style》为PSY带来了至少100亿韩元(约5000万人民币)的收入。但是PSY本人澄清说,其实自己并没有收入那么多,真正进自己腰包的钱还是挺少的。
PSY的巨额收入主要来自下载、唱片、演唱会、 *** 这四大来源。其中下载收入约为3亿6000万韩元(约200万人民币),唱片收入也在3亿韩元(约170万人民币)左右。此外 *** 收听也为psy带来了4000万韩元(约22万人民币)的收入。本月11日PSY在首尔综合运动场举行的个人演唱会吸引了3万名观众,带来了约30亿韩元(约1700万人民币)的收入。而收入的重头戏—— *** ,令PSY将40亿韩元(约2200万人民币)收入囊中。据悉,PSY出演一部 *** 的酬劳大约是4亿到5亿韩元,而《江南Style》走红后,PSY接拍的 *** 数猛增,目前已超过10个。
江南style歌词:
강남스타일 - 싸이
오빤 강남스타일 강남스타일 / oppa 江南style 江南style
낮에는 따사로운 인간적인 여자 / 白天非常温暖充满人性的女人
커피 한잔의 여유를 아는 품격 있는 여자 / 有着知道要有喝杯咖啡小憩的品格的女人
밤이 오면 심장이 뜨거워지는 여자 / 一到了夜晚就会让人心似火烧的女人
그런 반전 있는 여자 / 那种有反转的女人
나는 사나이 / 我是男子汉
낮에는 너만큼 따사로운 그런 사나이 / 白天像你一样和气融融的那种男子汉
커피 식기도 전에 원샷 때리는 사나이 / 连咖啡都会趁热一饮而尽的男子汉
밤이 오면 심장이 터져버리는 사나이 / 到了晚上就会心似爆炸的男子汉
그런 사나이 / 那种男子汉
아름다워 사랑스러워 / 好美丽 好妩媚
그래 너 hey 그래 바로 너 hey / 没错是你(hey~)没错就是你(hey~)
아름다워 사랑스러워 / 好美丽 好妩媚
그래 너 hey 그래 바로 너 hey / 没错是你(hey~)没错就是你(hey~)
지금부터 갈 데까지 가볼까 / 从现在开始到走的时候 一起走吧
오빤 강남스타일 강남스타일 / oppa 江南style 江南style
오빤 강남스타일 강남스타일 / oppa 江南style 江南style
오빤 강남스타일 Eh- Sexy Lady / oppa 江南style Eh- Sexy Lady
오빤 강남스타일 Eh- Sexy Lady / oppa 江南style Eh- Sexy Lady
오오오오 / eh-eh-eh-eh-eh-eh
정숙해 보이지만 놀 땐 노는 여자 / 虽然看起来贤淑但该玩的时候玩的女人
이때다 싶으면 묶었던 머리 푸는 여자 / 只要到这个时候就会立马开窍的女人
가렸지만 웬만한 노출보다 야한 여자 / 虽然遮住但是比若隐若现还要性感的女人
그런 감각적인 여자 / 那种令人充满 *** 的女人
나는 사나이 / 我是男子汉
점잖아 보이지만 놀 땐 노는 사나이 / 虽然看起来文雅但是该玩的时候玩的男子汉
때가 되면 완전 미쳐버리는 사나이 / 每逢那个时候就完全疯掉的男子汉
근육보다 사상이 울퉁불퉁한 사나이 / 与肌肉相比思想更加丰满的男子汉
그런 사나이 / 那种男子汉
아름다워 사랑스러워 / 好美丽 好妩媚
그래 너 hey 그래 바로 너 hey / 没错是你(hey~)没错就是你(hey~)
아름다워 사랑스러워 / 好美丽 好妩媚
그래 너 hey 그래 바로 너 hey / 没错是你(hey~)没错就是你(hey~)
지금부터 갈 데까지 가볼까 / 从现在开始到走的时候 一起走吧
오빤 강남스타일 강남스타일 / oppa 江南style 江南style
오빤 강남스타일 강남스타일 / oppa 江南style 江南style
오빤 강남스타일 Eh- Sexy Lady / oppa 江南style Eh- Sexy Lady
오빤 강남스타일 Eh- Sexy Lady / oppa 江南style Eh- Sexy Lady
오오오오 / eh-eh-eh-eh-eh-eh
뛰는 놈 그 위에 나는 놈 baby baby /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baby baby
나는 뭘 좀 아는 놈 / 我还是有点料的家伙
뛰는 놈 그 위에 나는 놈 baby baby /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baby baby
나는 뭘 좀 아는 놈 /我还是有点料的家伙
You know what I’m saying
오빤 강남스타일 Eh- Sexy Lady / oppa 江南style eh~sexy lady
오빤 강남스타일 Eh- Sexy Lady / oppa江南style eh~ sexy lady
오빤 강남스타일 / oppa 江南style
韩国骑马歌 party韩国 走好(韩国)HOUSE-东子Remix 最近(韩国男女)HOUSE-DJ东子Remix 哦类类哦啦啦 Tell Me(韩国)HOUSE_DJ东子Remix 韩国经典舞曲-炫耀(Dj高峰 Mix) 韩国热舞(Dj啊远 Mix) 韩国音乐(Dj佳琦 Mix) 还有痞-靓 痞-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 痞- sky 英文 disco Cascada - Bad Boy god is a gril(加快+DJ) Stand`朱儿 cascada_miracle ready for love can’t stop the rain Always Come Back To my humps Britney+Spears - Everytime time ti rock Cha-Cha DJ Miss-ぉ bombastic love chiki` Floorfiller 坚持、 patrick nuo - wolf music-box five days SoulJa - ここにいるよ feat.青山テルマ hey oh 以上歌曲均来自 最新DJ`最新上榜劲歌舞曲`流行歌曲`名人经典 最新歌曲` 还有一些经典笑话 有一切您需要的`欢迎您的到来 我敢保证一定很好听,只选好听的,不选多的,楼主听下吧。 好听记得加分哦!谢谢 ! 祝您听歌愉快! 音乐交流 658921
是YG公司的PSY的歌 江南Style
鸟叔一出这歌就变神曲了!
还有泫雅和鸟叔有合作另一首歌【哥哥是我的Style】亲也可以听听哦!
■他是一个留着长辫子的混血儿
■他被孙中山、林语堂称之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
■他对中国儒家文化“忠贞不渝”
■他精通9种语言,却反对西方文化
以一袭破旧的马褂、一顶瓜皮小帽压着的长辫子,以及关于缠足、纳妾等奇谈怪论闻名的旷世怪杰辜鸿铭,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东西南北人”。
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middot;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被孙中山、林语堂称之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
难怪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他讲演的票价比梅兰芳的戏票还高
1857年7月18日(一说1856年),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辜家属于福建移民,到辜鸿铭出生时已成为当地华侨第一望族。
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曾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会讲英语和葡萄牙语。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生长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据传,其年过花甲时,还能背诵6100多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而且一字不错。
由于父亲辜紫云和英国人布朗交好,所以辜鸿铭一出生,就被布朗认作义子,取名汤生。自幼布朗就培养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但后来辜鸿铭却推崇儒家学说,反对新文化;拥护帝制,反对民主共和,并主张一夫多妻制。所以,当时人们视其为“老顽固”,周作人说他是北大“顶古怪的人物”。
但辜鸿铭是五四时期以前惟一有分量向西方积极弘扬中国文化的学者,他曾将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等译成英文、德文,刊行于国外,影响非常巨大。
辜鸿铭不仅在国内名声鼎沸,在西方世界名气更大,甚至到了被神化的地步。一度,辜鸿铭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有一次,辜鸿铭在北京东交民巷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春秋大义》。中国人讲演从来没有卖票的,但辜鸿铭却卖票,而且卖得很贵。当时听梅兰芳的戏,最高的票价不过一元二角,而他的门票则售二元,其风光之至可见一斑。
留学英国成知名学者后决定学汉语回祖国
1840年,英国的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蒙受屈辱。
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到了英国,在布朗的指导下,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以死记硬背的方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和希腊文,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卡莱尔的赏识。
十几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1879年,完成学业的辜鸿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奉李鸿章之命归国的博士马建忠相识,长谈3天后,辜鸿铭决定改穿长袍马褂,吃中餐学汉语,埋头研究中国文化,并回到祖国。
1885年,辜鸿铭被张之洞聘任为两广总督衙门的译员,后在张之洞的幕府中任职二十年。由于经常闲得无聊,辜鸿铭便以英文翻译《四书》自娱,翻译出的《论语》、《中庸》,在中外知识界名声大噪。
晚年时,辜鸿铭有一妻一妾,妻为缠足之汉族女子,妾为日本女子。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居功至伟
辜鸿铭自幼留学西方,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都曾十足欧化,到头来却对西方文明十分排斥,极力维护中国的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
这位拖着长辫子的北大教授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用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教育那些四夷之邦。”
从1901年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作为翻译家的辜鸿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也是居功至伟。其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我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等译成英文,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另一方面是将外国诗歌等著作翻译成中文,主要有威廉middot;柯伯的《痴汉骑马歌》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成为近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
蔡元培的学生罗家伦在《回忆辜鸿铭先生》中说:“辜先生对我们讲英国诗的时候,有时候对我们说,lsquo;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大雅。rsquo;有时候说,lsquo;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小雅。rsquo;有时候说,lsquo;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国风。rsquo;有一天,他异想天开地说,lsquo;我今天教你们洋离骚。rsquo;”
辜鸿铭所译的《论语》、《中庸》等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儒经西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辜鸿铭,一个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侨,促成了世界第一个孔子学院的诞生。虽然他的某些思想是不对的,但其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功不可没。
骑马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骑马歌 韩国、骑马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